就业创业、医药卫生、养老托幼、社会保障……既是人民群众关切的焦点,也是长期以来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并提出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改革任务。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怎么样才能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座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城市,宜宾始终以改革之姿、创新之举作答。
“零工市场招工信息多,岗位多,我不仅自己来找工作,也推荐亲属和朋友来看招聘信息。”12月11日,宜宾市翠屏区零工市场(以下简称翠屏区零工市场)每周三的现场招聘会准时“开张”,一心想找“保安或者园林绿化工作”的求职者王祖华专门到现场,寻找机会。
翠屏区零工市场是宜宾市首家市区共建的综合性零工市场,集招工候工、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现场招聘、失业帮扶、便民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提供“全天候”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让零工人员“进城有落脚、洽谈有服务、务工有保障”,是促进城镇未充分就业人员实现就业的有效载体。
宜宾市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审计稽核股股长刘欣雨介绍,翠屏区零工市场自去年运行以来,已接待群众6.6万人次,求职登记1.75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9.57万个,帮助实现就业0.95万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宜宾市结合本地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就业服务需求,不断做优做强就业供需匹配服务,寻找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潜在方向和现实路径。
从创新打造“宜就业”驿站,线分钟”的“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到打破政府端、企业端、求职端三方壁垒,聚焦社区就业和灵活就业,线上打造推广“宜就业·社区快聘”平台和“宜就业·鱼泡”平台;再到健全完善外出劳务体系,扎实推进“国有劳务公司+劳务专合社+劳务经纪人”三级劳务体系和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建设……公共就业服务覆盖面不断拓展、就业空间不断拓展。
在宜宾进行机制体制改革进程中,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也是绕不开的话题。
作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宜宾在校大学生超10万人。如何有效将高校人才资源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红利?如何推动在宜高校毕业生“留下来”?宜宾紧扣实际作答。
一方面,宜宾围绕产业设学科,引导在宜高校立足宜宾需求设置动力电池、数字化的经济等重点产业关联专业100余个,实施供需对接人才教育培训计划,持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供给。
另一方面,宜宾大力实施“就在宜宾”服务行动,除了高频开展“就在宜宾 职等你来”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外,还在全省率先开设“求职能力师资实训营”和“就业指导公开课”,创新开展县(区)长、局长、董事长“三长”进高校等特色活动,推动在宜高校毕业生留宜人数和留宜率连续三年实现双增长,宜宾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接下来,将重点推进就业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就业影响评估和企业招工激励等机制,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持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好“宜就业”驿站等平台作用,将就业公共服务高频事项纳入基层治理重要内容做推动,促进各类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大力培育“宜人宜创”品牌,通过加大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创业项目宣传推介、创业系列赛事活动等,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这些年,我感受最直观的是药价降了,医保报销多了,看病更方便了!”近日,家住宜宾市叙州区的退休职工郭永萍前往医院做健康体检,各项便民就医措施,让她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宜宾不断推进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扩大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等,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从推进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来看,宜宾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落实公立医院六项投入政策,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决定机制;创新医疗设施租赁模式,探索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非国家、省级带量采购药械设备集中采购,实行以量换价,降价惠民。
从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来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宜宾医院成功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创新“教研组式”紧密型医学专科联盟模式,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零突破”。此外,创新门诊服务模式,自2023年试点推行“一号管三天”、推广多学科联合门诊、推行自助开单服务、实施便捷医保支付等8项便民措施以来,截至12月初,累计为复诊患者节省挂号费300余万元。2023年门诊患者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
从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来看,宜宾因地制宜实施三种医联体模式,通过加强市县联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江安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被评为2023年全省深化医改“十大典型案例”。
从扩大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来看,宜宾率先在全省以市为单位开展全民免费预防体检。目前,已实施三轮(第四轮正在实施)全民免费预防体检。截至10月,已服务619.34万人次。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全面落实中、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提高老年健康服务水平,努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就愿意到这里来吃饭,健康、卫生、菜色又多,关键价格很划算!”已经连着3个月,年过古稀的李兴荣都要步行半小时左右,前往位于长宁县长宁镇东部的“爱心大众食堂”用餐,一餐5元的标准,让她直呼政策好!
同在长宁镇,中部的中央厨房—淯江社区老年食堂、西部的洪谟社区安宁食堂、南部的老年大学夕阳红食堂、北部的竹海社区助餐食堂,也吸引着不少老年人。这些食堂,有的整合了老年服务中心资源、有的倡导爱心公司参与、有的依托社区阵地建设,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也为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老年助餐网络建设是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宜宾市民政局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宜宾采取“1+N”模式(1个中央厨房,N个助餐点),已在全市布局13个老年助餐网络、104个助餐点,基本实现“城市15分钟”助餐网络全覆盖。
从助餐网络建设,到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服务综合体打造;从推动机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到为特殊困难老人全覆盖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和家庭适老化改造;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打造,到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一项项改革实招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破解“入托难、入托贵、托不好”等现实难题,宜宾不断快速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将托育服务融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统筹落实,努力构建政府保障有力、家庭养育科学、园所指导示范、医卫深层次地融合、社会多方参与的托育公共服务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托育服务需求。
在宜宾市市级机关幼儿园(宜宾市婴幼儿养育中心),老师带着孩子们开心地做游戏 庄歌尔 摄
目前,宜宾已建成县级普惠托育服务中心7家,“托幼一体化”开设独立托班的幼儿园81所,全市可提供托位1.6万个,在托幼儿达0.42万个,每千人口托位达3.48个。
从“幸福宜宾”十大工程到“宜幼善育、宜学优教、宜岗兴业、宜人健康、宜养天年、宜居和美、宜有众扶、宜路畅通、宜文惠民、宜享平安”十大惠民行动,从城市到乡村,宜宾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办成了一批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
11月30日,宜宾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宜宾市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就深化民生社会事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再部署。
锚定改革目标任务,朝着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迈进的宜宾,正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让人民群众更加可感可及,努力实现“美好家园、共同创造”的民生愿景。
展望未来,宜宾必将书写出更加温暖幸福的“民生答卷”。(宜宾融媒 罗友莉 陈勇波 唐强)